在古代,取名字是一件非常讲究的事情。人们除了要考虑名字的寓意以外,还要注意避讳,即避免使用特定的字,尤其是涉及到皇帝或尊长名讳的字眼。而在避讳的众多规则中,有一个是尽量避免使用“王”这个字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避讳呢?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一下其中的缘由以及历史上三位特例。 首先,我们要明白“王”字在古代的含义和象征。在商朝的甲骨文中,“王”字的形状酷似一把大斧头,这象征着执掌杀戮的权力,因此“王”逐渐成为无上权力的象征。古人认为一般人的命比较轻,很难承受住这么重的字,因此“王”成为避讳的对象之一。 然而,历史上总有一些人,他们敢于冒险,不受传统规则的束缚,于是就有了三位名字中带有“王”的特例。 首先是西汉重臣冯野王。冯野王出身名门望族,家族世代为官,他本人虽然身为皇帝后妃的兄长,但凭借其卓越的才华和文学造诣,一路晋升至朝廷高位。然而,晚年受挫,被人构陷身败名裂,最终在家中寿终正寝。 其次是南朝文学家顾野王。顾野王以冯野王为楷模,仰慕之情溢于言表,甚至专门改名为顾野王。他虽然出身平凡,但凭借卓越的文学天赋和全才的才华,最终成为南朝梁朝朝廷官员,留下了令人敬仰的文学作品和不朽的名声。 最后是唐代诗人骆宾王。骆宾王生于唐朝动荡的时期,他虽然才华横溢,但性格坚韧,不畏强权,多次因言论遭遇挫折,甚至被监禁。尽管如此,他仍然积极参与政治,以诗文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,最终因叛乱被牵连而遭遇不幸结局。 这三位特例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命名避讳的背后,人性的复杂和历史的曲折。尽管名字中带有“王”这个字,但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一生。他们或享受荣华富贵,或以文学才华闻名后世,或因政治立场坚定而遭受不幸,但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,人生的道路从未一帆风顺,每个人都会遇到坎坷和挑战,而名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