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太宗,著名的政治家、战略家、军事家、书法家、诗人……提及唐太宗,人们就会想到一个词,那就是贞观之治。在人们的心中,他一直都是一位好皇帝。 在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,他认真听取群臣的意见,虚心纳谏,对内文治天下,实行节俭政策,实现休养生息、国泰民安,成功开创了“贞观之治”。对外开疆拓土,攻灭了东突厥与薛延陀,征服高昌、龟兹和吐谷浑,重创高句丽。因为唐太宗很多成就的实现,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了重要的基础。 但是,令许多人不解的是,李世民在最后的十年时间里,却完全变了一个人,这是怎么回事呢? 原来,唐太宗之所以变了,是因为在他晚年的时候,不省心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。 这第一件,就是关于继承皇位的问题。我们都知道,李世民的儿子并不少,多到高达14人左右,但是要做帝国的接班人,也就仅仅那么几个,这时,要选谁就成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。一般来说,帝王的继承人都是嫡出,但是唐太宗在这方面可是非常注重能力问题的,但是转眼一看,要想登上皇位,每个人都是很努力的,这就很让他烦恼。 随着李世民在位的最后十年时间里,当时正是他权力的顶峰时期,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,他自身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孤僻和猜忌。于是,他开始对内外朝政的事务变得极度警惕起来,对一些朝臣甚至到亲信的怀疑都是不断增加,除此之外,他还对身边的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,将不少亲信和重要的官员都赶出了朝廷,甚至还处决了一些他怀疑与叛乱有关的人,而且这些东西都仅仅只是唐太宗的怀疑,还搞得整个朝廷的气氛十分紧张,让很多的人都开始感到不安。 当然,这些还只是一些开胃小菜,要说他疑心到什么地步呢?那就是对外扩张方面。在对外扩张方面,他时刻保持着一种强硬的姿态,这些具体表现在对边境地区的控制力更强大了,对敌对国家发起的一系列的军事活动,先后征服了很多的地区,比如高昌、吐谷浑等地。但是有战争就有伤亡,渐渐地,这种扩张性的战争就使得唐朝整个朝廷的财政状况日益恶化,不仅对整个国家有影响,就连民众的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。 这一切的变化,有一定的原因是由于李世民对佛教的态度。他不仅仅是君王,还是佛教的支持者,不过,信佛归信佛,只是在晚年的时候,他对佛教的僧侣表现出越来越大的怀疑和敌意。甚至还认为佛教寺庙建的过于庞大,导致这些僧侣变得十分富有,这严重地威胁到了皇权的稳固问题。 于是,他开始对佛教进行打压,关闭了许多寺庙,没收了佛教的大量财产,这样的话,寺庙肯定也不会同意,于是开始集中力量起义,而作为皇帝,为了稳固地位,势必要开始镇压运动,到最后,李世民下令直接将这些起义的人全部斩杀处决,当时这件事情也引起了很大的轰动,所以还被人们称为是唐朝政治上的一次重大的转折。 自我怀疑和猜忌还加上后期儿子们开始争夺皇位,还引发了一系列的内战,这场内战还一直持续了将近十年的时间,为之后唐朝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压力。 而总的来说,造成现在的局面的最大原因之一,就是唐太宗的无故猜忌和自我怀疑,这导致李世民的最后十年,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,而整个唐王朝也从开始的强盛时期逐渐变得衰退,这对整个唐朝来说,包括以后的发展,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! 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