伪合群,榨干多少职场年轻人 人在职场,“合群”似乎成必备。为不成为别人眼中的“独立侠”,年轻人开始了群居文化。 为融入集体,不断消耗着自己的热情和心力,最终迷失了自我。 伪合群,榨干了多少职场年轻人 职场集体主义盛行的当下,似乎不合群就等同于不好相处。 于是为了合群,职场人不得不收敛个性,假装合群,只为给同事留一个好印象。好像只有合群了,才是真正地融入了职场。 原本计划下班健身,却为合群应下同事临时的聚餐提议; 明明手头拮据,却为促进关系,加入下午茶队伍; 提建议时,即便内心不赞同他人的想法,却为不被孤立,还是选择委屈自己,迎合别人。 以为只要同事关系和谐,和领导相处融洽,工作就稳了。 殊不知,人生就像俄罗斯方块,你合群了,也就消失了。以为“放下自我”是成为职场人所必须的妥协,实则是在被“伪合群”给平庸同化。 将自己的大量精力耗在人际关系上,业务能力的提升势必大打折扣,而一个公司招人,首先看重的就是工作能力。 但在现实的职场生活中,我们却总容易弄反“大小王”,对社交合群格外在意,对工作提升机会却简单带过。即便人缘再好,没有真正的硬本事作支撑,也很难实现职场的长久发展,最终沦为边缘人物。 真正厉害的人,从不活在别人眼光里 电视剧《女心理师》中,有这样一幕让我印象深刻: 职场人小莫,在初入职场不久,为快速融入办公室团队,花大价钱盛装打扮,赴约同事的饭局,却失望发现同事换地点却没通知他。 小莫非但没生气,还主动给别人找理由,第二天还给大家买奶茶。 结果后来,又有同事准备聚会,小莫满心欢喜以为自己会被邀请,结果非但没有,还请他独自留下加班,完成其他同事没做完的工作。 可见,如果始终软弱,即使再合群,别人也不会尊重你。 相反,真正能在职场中站稳脚跟的,往往是那些精神内核强大且独立,不会陷入群体无意识,不会用“合群”去换取职场安全感的人。 小陈是某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工程师,喜欢独来独往,从不参加团建聚会,也从不去巴结谁。有同事在背后说像小陈这样的人,在公司早晚混不下去。 可每当他们电脑程序出现问题,第一个想到的还是 小陈。虽然他话不多,却相当靠谱。就连领导对小陈也是赞赏有加,公司每次组织大型活动,需要技术支持,必少不了小陈的帮忙。 足以见得,在职场上能真正让你留下来的,永远是你的能力,而非合群。与其费尽心思融入职场的小团体,不如多花点精力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,做个精神独立,保有自己性格和棱角的人。 要知道,在职场中那些真正厉害的人,从不需要自降身价去迎合别人,相反都是别人主动来链接他。 只有实力不够的人,才需要用合群来伪装自己。 “不合群”不是你的错做好这3点, 让你越过越好 那么,年轻人到底如何放弃“伪合群”呢? 首先,需要明确观念:你是来上班的,不是来交朋友的。 奶茶文化和讲八卦不过是工作间茶余饭后的谈资,但你对领导不经意间的吐槽,却可能成为对方的把柄。 好的人际关系不能让你升职加薪,但出色的工作能力却可以。 与其费心经营人际。不如树立好自己的边界感,别人的事不参与,不表态,多留一些精力给自己。 其次,不要刻意在职场上给自己树立“好人”形象。 想要拉近彼此的关系,除了有共同的话题,和对他人要求来者不拒,其实更重要的是:展现自己的价值,找到能为群体提供的作用。 李曦,一名在国际电子公司担任经理助理的女孩,日常的工作便是端茶倒水和一些简单的工作对接。 但她在工作中发觉,公司对国内的知识非常缺失,于是主动提炼总结各大媒体的信息,并结合宏观经济形势、电子产业最新政策、主要竞争品牌动态等信息做成英语摘要提供给领导团队,并坚持更新内容。 不仅帮她赢得了领导的尊重与赏识,还让她成了同事们眼中的标杆。可见,价值感远比关系好坏在职场中更吃香。 最后,圈子不同,不必强融。 提升自己的职场技能,能力永远都是生存的底线。职场从来都是靠结果说事,我们来上班就是为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的,没必要为人际关系感到内耗。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把时间花在什么上面,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。 合群不如合作,讨好别人不如精进自己。活成一棵树而不是一根藤,才能在职场这条路上,走得更远更稳。 愿你有合群的能力,也有不合群的资本,及时走出“伪合群”陷阱,成为一个只迎合自己的内心的职场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