派派小说
猴岛论坛
用户登录
注册账号
登录后才能发帖
0
派派杂志区
【三日谈】网球场闹事被罚,“身份臆想症”不惯着【10.4~10.6】
[社][三日谈]
【三日谈】网球场闹事被罚,“身份臆想症”不惯着【10.4~10.6】
刷新数据
阅读:
1
回复:
0
回复楼主
发消息
举报
使用道具
加好友
引用
收藏本帖
远山见月。
(派派版主)
楼主
7小时前
— 本帖被 远山见月。 执行加亮操作(2025-10-04) —
10月1日,上海网球大师杯比赛期间,一女子酒后严重扰乱赛场秩序被行政处罚。警方提醒:大型赛事活动期间,请广大观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,文明观赛。
据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的通报,谢某某(女,46岁)酒后在旗忠网球中心观赛期间持续大声喧哗,严重扰乱赛场秩序,导致比赛一度暂停。现场民警在反复劝阻无效后,依法将其带离现场。目前,警方对谢某某依法予以行政处罚。
事发当场拍摄的多段视频显示,谢某某在座位上不断地尖叫、夸张地扭动身体,严重影响比赛,甚至在面对警察的善意提醒之后,谢某某居然拿着疑似外国护照的证件向警察反复挑衅。
这就被舆论认为,谢某某企图倚仗自己的所谓“特殊身份”挑战执法权威,也让事件在传播上有了一定的“敏感性”。
从警方的通报中看,“警方对谢某某依法予以行政处罚”,这一表述利落、果断,说明谢某某的所谓“身份”,根本就没有纳入上海警方行政处罚的考量范围——违法就是违法,破坏公共秩序就是破坏公共秩序,和违法人员的身份、职业、地域乃至国籍,都没有关系,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。
违法当事人企图拿出所谓的“特殊身份”,向警方施压,让自己“逍遥法外”,那是动错了心思。
上海警方的果断公正执法,说明法律面前没有特权的空间、没有例外的规则、没有模糊的边界。违法当事人自己臆想出来的“身份特权”完全是自我加戏,在大庭广众之下上演了双重的丑陋。
还值得一说的是,在执法过程中,上海警方保持了极大的克制,贯彻了法定的“最小暴力原则”,从最先的善意提醒,到亮明身份、正式警告,再到正式强制执法前隔离普通观众,让安保人员轻轻抱起女子身边的儿童,努力避免因为大人的违法对孩子造成的伤害。我们能从这些行为当中读出执法的温度:对无辜者的保护、对执法程序的敬畏。
举办国际赛事是上海城市的金名片,包括F1大奖赛、网球大师杯赛等等,也热情欢迎全球的观众来现场观赛。但任何人来上海观赛都应该遵守法律,遵守赛场秩序,不要有任何的心存侥幸,不要有任何的“特权臆想症”。上海警方执法公正、专业、果断,不会因为执法对象的身份、地域、国籍就有区别对待。
对此,你怎么看?
参与奖励:每人10PB,回复有1积分博雅积分。
回复内容请与讨论主题相关,
回复字数20字以上,不满20字不提醒且无奖励
。
优秀回复给予1-5PB加分
回复参与时间:2025.10.4~2025.10.6
分享
倒序阅读
只看楼主
点击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