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秋,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,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。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,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。
立秋三候
【一候:凉风至】立秋后,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,偏南风逐渐减少,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;
【二候:白露降】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,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,清晨,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;
【三候:寒蝉鸣】这时候的蝉,食物充足,温度适宜,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,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。
立秋时节各地习俗盘点
1.贴秋膘
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,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。因为人到夏天,本就没有什么胃口,饭食清淡简单,两三个月下来,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。秋风一起,胃口大开,想吃点好的,增加一点营养,补偿夏天的损失,补的办法就是“贴秋膘”,很多人家会吃炖肉、红烧肉、饺子、红烧鱼等。
2.秋社
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,始于汉代,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。此时收获已毕,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。宋时秋社有食糕、饮酒、妇女归宁之俗。唐韩偓《不见》诗:“此身愿作君家燕,秋社归时也不归。”在一些地方,至今仍流传有“做社”、“敬社神”、“煮社粥”的说法。
3.咬秋
除了吃肉增加营养,人们还会在立秋当天吃一些瓜果,寓意“咬秋”。比如天津讲究在这一天吃西瓜或者香瓜,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,适逢立秋,将其“咬住”。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。清朝张焘的《津门杂记•岁时风俗》中就有这样的记载:“立秋之时食瓜,曰咬秋,可免腹泻。”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、蒸茄脯、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,于立秋当日吃下,为的是清除暑气、避免痢疾。
4.食秋桃
江南一带还有立秋日食秋桃的习俗,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,每人一个,吃完把核留起来。等到除夕这天,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,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。
5.喝“立秋水”、 吃“凉宵”
四川还流行喝“立秋水”,即在立秋正刻,全家老小各饮一杯,据说可消除积暑,秋来不闹肚子。而川东的传统习俗,立秋这一天老百姓要吃“凉宵”,即用优质糯米制作、再进行冰冻的粥。一方面表达祈求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,另一方面象征夏日即将结束,秋天即将来临。
6.立秋吃“渣”
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“渣”,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,并有“吃了立秋的渣,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”的俗语。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,足见我国劳动人民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。
立秋养生提示
立秋是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,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。因此秋季养生,以养收为原则。
一、精神调养:要做到内心宁静,神志安宁,心情舒畅,切忌悲忧伤感,即使遇到伤感的事,也应主动予以排解,同时还应收敛神气,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。
二、饮食调养:秋季燥气当令,易伤津液,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。《饮膳正要》说:“秋气燥,宜食麻以润其燥,禁寒饮”。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,以滋阴润燥者。尽量少吃葱、姜等辛味之品,适当多食酸味果蔬以养肝气,如苹果、石榴、葡萄、柚子、柠檬、山楂、菠萝等,此外可适当食用芝麻、糯米、粳米、蜂蜜、乳品等柔润食物,以益胃生津。
三、起居调养:立秋之季应开始“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。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,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,且防收敛太过。着衣不宜太多,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,易受凉感冒。
四、运动调养: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,每人可视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,如太极拳、集体舞、瑜伽、游泳、拉筋、快走、慢跑、爬楼梯、滑旱冰、跳绳、踢毽子、打羽毛球等。
http://health.sina.com.cn/zl/yszd/2017-08-07/doc-ifyitapp1946646.shtml
立秋三候
【一候:凉风至】立秋后,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,偏南风逐渐减少,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;
【二候:白露降】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,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,清晨,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;
【三候:寒蝉鸣】这时候的蝉,食物充足,温度适宜,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,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。
立秋时节各地习俗盘点
1.贴秋膘
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,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。因为人到夏天,本就没有什么胃口,饭食清淡简单,两三个月下来,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。秋风一起,胃口大开,想吃点好的,增加一点营养,补偿夏天的损失,补的办法就是“贴秋膘”,很多人家会吃炖肉、红烧肉、饺子、红烧鱼等。
2.秋社
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,始于汉代,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。此时收获已毕,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。宋时秋社有食糕、饮酒、妇女归宁之俗。唐韩偓《不见》诗:“此身愿作君家燕,秋社归时也不归。”在一些地方,至今仍流传有“做社”、“敬社神”、“煮社粥”的说法。
3.咬秋
除了吃肉增加营养,人们还会在立秋当天吃一些瓜果,寓意“咬秋”。比如天津讲究在这一天吃西瓜或者香瓜,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,适逢立秋,将其“咬住”。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。清朝张焘的《津门杂记•岁时风俗》中就有这样的记载:“立秋之时食瓜,曰咬秋,可免腹泻。”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、蒸茄脯、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,于立秋当日吃下,为的是清除暑气、避免痢疾。
4.食秋桃
江南一带还有立秋日食秋桃的习俗,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,每人一个,吃完把核留起来。等到除夕这天,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,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。
5.喝“立秋水”、 吃“凉宵”
四川还流行喝“立秋水”,即在立秋正刻,全家老小各饮一杯,据说可消除积暑,秋来不闹肚子。而川东的传统习俗,立秋这一天老百姓要吃“凉宵”,即用优质糯米制作、再进行冰冻的粥。一方面表达祈求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,另一方面象征夏日即将结束,秋天即将来临。
6.立秋吃“渣”
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“渣”,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,并有“吃了立秋的渣,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”的俗语。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,足见我国劳动人民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。
立秋养生提示
立秋是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,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。因此秋季养生,以养收为原则。
一、精神调养:要做到内心宁静,神志安宁,心情舒畅,切忌悲忧伤感,即使遇到伤感的事,也应主动予以排解,同时还应收敛神气,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。
二、饮食调养:秋季燥气当令,易伤津液,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。《饮膳正要》说:“秋气燥,宜食麻以润其燥,禁寒饮”。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,以滋阴润燥者。尽量少吃葱、姜等辛味之品,适当多食酸味果蔬以养肝气,如苹果、石榴、葡萄、柚子、柠檬、山楂、菠萝等,此外可适当食用芝麻、糯米、粳米、蜂蜜、乳品等柔润食物,以益胃生津。
三、起居调养:立秋之季应开始“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。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,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,且防收敛太过。着衣不宜太多,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,易受凉感冒。
四、运动调养: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,每人可视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,如太极拳、集体舞、瑜伽、游泳、拉筋、快走、慢跑、爬楼梯、滑旱冰、跳绳、踢毽子、打羽毛球等。
http://health.sina.com.cn/zl/yszd/2017-08-07/doc-ifyitapp1946646.s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