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间四时最动人者,夏也。
春太轻,秋太静,冬太寂,唯夏,带着不由分说的热烈,将一切拖入喧闹的水声与蝉鸣中。夏天从不循规蹈矩,它是阳光刺眼时眼角的泪,是暴雨突如其来的喧哗,是冰西瓜咬下去时牙齿的颤抖,是一整条巷子里孩子们奔跑着大笑的回声。
我记忆中最深的,是小时候的乡下夏天。那时没有空调,傍晚时分,老人们摇着蒲扇坐在院子口乘凉,孩子们在水泥地上打水仗、捉迷藏。天色渐暗,星星像被人一颗颗点亮,整个世界从日间的躁动过渡到夜晚的温柔。
夏夜是属于听觉的季节。风吹树叶哗啦啦,狗在远处吠,电蚊香在屋角轻轻地嘶响,最响亮的是蝉声。它们藏在树梢间,不知疲倦地拉扯着暑气。听久了,竟像是在听一首不知尽头的长诗,重复又重复,像极了童年里那些永远不会厌烦的游戏。
而最有趣的,是雨。夏天的雨从不拐弯抹角,乌云一压,风便凶狠起来,雨便哗啦落下。每次暴雨来临前,屋檐下的青蛙就开始鸣叫,那是比天气预报还准确的信号。我们便疯了一般地把衣服收回,把碗筷端进屋,然后倚着门框看雨水像银针般密密麻麻地砸在地上——那声音,很像鼓点,又像在诉说什么不愿被听懂的情绪。
我至今记得第一次尝到“夏”的味道,是在某个午后,外婆从井里打出一桶冰凉的井水,用粗瓷碗盛着泡西红柿、黄瓜和咸菜。她把切好的西瓜放进井水中冰镇,后来切开,一刀下去,红瓤的汁水几乎要喷出来。那一刻我才知道,清凉不是风,是舌尖上的满足,是夏天的仁慈。
长大后,夏趣似乎变少了。空调取代了蒲扇,手机夺走了捉迷藏,城市的夏天裹挟着喧嚣与尘土,少了点清透。但我仍旧爱它。爱那一场场突如其来的暴雨,爱那在傍晚时分把天边烧红的落日,爱夜晚路灯下忽而乱飞的白蛾子——它们是夏天的小精灵,悄无声息地提醒我:你仍在活着,而且感受到炽热的心跳。
夏的趣味,藏在奔跑的风里,也藏在记忆深处某个湿热、黏腻、又无法取代的下午。它来得张扬,去得慷慨,像一个热情的朋友,在你不经意间,就把一整段青春,烧得通红。
春太轻,秋太静,冬太寂,唯夏,带着不由分说的热烈,将一切拖入喧闹的水声与蝉鸣中。夏天从不循规蹈矩,它是阳光刺眼时眼角的泪,是暴雨突如其来的喧哗,是冰西瓜咬下去时牙齿的颤抖,是一整条巷子里孩子们奔跑着大笑的回声。
我记忆中最深的,是小时候的乡下夏天。那时没有空调,傍晚时分,老人们摇着蒲扇坐在院子口乘凉,孩子们在水泥地上打水仗、捉迷藏。天色渐暗,星星像被人一颗颗点亮,整个世界从日间的躁动过渡到夜晚的温柔。
夏夜是属于听觉的季节。风吹树叶哗啦啦,狗在远处吠,电蚊香在屋角轻轻地嘶响,最响亮的是蝉声。它们藏在树梢间,不知疲倦地拉扯着暑气。听久了,竟像是在听一首不知尽头的长诗,重复又重复,像极了童年里那些永远不会厌烦的游戏。
而最有趣的,是雨。夏天的雨从不拐弯抹角,乌云一压,风便凶狠起来,雨便哗啦落下。每次暴雨来临前,屋檐下的青蛙就开始鸣叫,那是比天气预报还准确的信号。我们便疯了一般地把衣服收回,把碗筷端进屋,然后倚着门框看雨水像银针般密密麻麻地砸在地上——那声音,很像鼓点,又像在诉说什么不愿被听懂的情绪。
我至今记得第一次尝到“夏”的味道,是在某个午后,外婆从井里打出一桶冰凉的井水,用粗瓷碗盛着泡西红柿、黄瓜和咸菜。她把切好的西瓜放进井水中冰镇,后来切开,一刀下去,红瓤的汁水几乎要喷出来。那一刻我才知道,清凉不是风,是舌尖上的满足,是夏天的仁慈。
长大后,夏趣似乎变少了。空调取代了蒲扇,手机夺走了捉迷藏,城市的夏天裹挟着喧嚣与尘土,少了点清透。但我仍旧爱它。爱那一场场突如其来的暴雨,爱那在傍晚时分把天边烧红的落日,爱夜晚路灯下忽而乱飞的白蛾子——它们是夏天的小精灵,悄无声息地提醒我:你仍在活着,而且感受到炽热的心跳。
夏的趣味,藏在奔跑的风里,也藏在记忆深处某个湿热、黏腻、又无法取代的下午。它来得张扬,去得慷慨,像一个热情的朋友,在你不经意间,就把一整段青春,烧得通红。